登录站点

用户名

密码

关于信任的讨论

4已有 359 次阅读  2022-06-01 21:49

今天想到的是信任”这个关键词。之所以想到这一点,是因为上周末与毕业生进行了毕业聚餐。聚餐期间和毕业生同学聊了很多,回来后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想聊,也许总是希望学生们进入社会后能少走弯路。今天想聊“信任”这个词。很多学生在正式工作后可能都会遇到这个问题。有几点认识想分享给大家。

第一,   信任很难建立。这点对于学生来说也许不太容易理解,在工作后应该能理解得更透彻一些。为什么说信任很难建立?举个例子,如果你是一个项目的负责人(这里需要用到换位思考),让你来挑选合适的项目成员,你会挑选你身边的哪些人?你会挑选能力特别强但不太愿意做的人,还是会挑选能力没那么强但愿意做的人?如果你认真想过这个问题,你也许就能理解了。通常,我们都希望挑选能力特别强又愿意做的人,但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”(能力很强又愿意做)的情况让我们只能选其中一个,而最佳选择往往是挑选能力没那么强但愿意做的人。原因也很简单,不太愿意做的人很难“信任”。即使一个人能力很强,但主观意愿不强,交代一件事情给他做的时候,得到的结果往往“差强人意”。信任很难建立,但能力却是可以培养的。一个人能力没那么强的人,只要他愿意投入去做,能力都会得到提升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所有的能力都不是天赋的,都是后天习得的。我之前也反复提到,到目前为止,我还没有见过一个天才(不是说没有天才,只是非常稀缺)。如果你看过《终身成长》这本书,你就更能理解这点。

第二,   信任很容易破坏。建立“信任”很难,但破坏“信任”却很容易。建立信任的过程通常是通过平常工作和交往中的点点滴滴建立起来。通过工作和交往,大家从陌生状态进入熟悉状态,互相了解到各自的个性特点、工作方式、优点和缺点。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,所以不要强求别人是完美的,也不需要逼迫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人。但要认识到自己是可以变得更好的。一些能够纠正的缺点要努力去纠正,特别是对工作和成长会有影响的缺点,比如做事情不细心、懒惰、撒谎找借口等。“熟悉”不等于“信任”,“不熟悉”也不意味着“不信任”。很多同学在工作中和团队熟悉了之后,放松了对工作的要求,开始随随便便应付工作或变成了“老油条”,这会让“熟悉”走向“不信任”。当自己是一个团队的陌生成员的时候,很多同学不知道该怎么建立信任。有一个诀窍可以分享给大家:“多给大家做贡献,多做辛苦活,少点小聪明”。当需要与陌生客户建立信任时,也是一样的做法,“多给客户做贡献,多做辛苦活,少点小聪明”。一旦你坚持这样做,你会发现你与很多人能建立起“信任”,而且这种“信任”是长期的,不容易被破坏,绝不是通过“投机取巧”获得的“信任”。一些同学走向社会后,受到周边人的影响,希望采用“投机取巧”的方式建立“信任”,但这种“信任“是建立在很容易崩塌的基础上的。如果用”做贡献、干苦活“的方式建立信任,必须是真心实意地认同这一点并坚持去做才行,这也意味着思维方式的变化,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改变自己的很多行为。如果只是偶尔做做样子,建立起来的”信任“也同样很容易崩塌。

第三,   信任与机会。如果你建立的信任越多,你的机会就越多。当团队负责人想组建一个团队的时候,首先想到的是可以信任的人。如果你能同时在多个团队中工作,说明你已经很容易得到大家的信任。如果你只能在一个团队中工作,说明你的信任圈还很小。当你在一个团队中获得团队负责人或其他人的信任后,团队负责人或其他人会把你推荐给其他的团队负责人,从而你有可能建立一个更大的信任圈,你的机会自然变得越多。但你也必须很好地维护你建立起来的信任。一旦破坏了,其负面后果也很严重,类似杠杆崩塌。所以,长期以“做贡献、干苦活”的思维方式做,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,就能建立长久的信任圈,机会也会变得越来越多。

第四,   信任与价值投资。价值投资的思维方式是以便宜的价格投资好公司并长期坚持这点。这种思维方式用在“做人做事”上也是一样的。长期以“做贡献、干苦活”的思维方式做,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,就像价值投资一样,是长期投资自己,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好公司。以这种工作方式工作,不但能给自己带来价值,还能为客户、为团队、为集体创造价值。 “做贡献、干苦活” 看上去是自己吃了“亏”,但带来的却是自己的成长以及更多的机会。个人能力是在越来越多的机会中锻炼出来的,而机会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。长期以这种思维方式开展工作,对价值投资的理解也会更进一步,对优秀公司的理解也会更进一步,对人生的理解也会更进一步,对价值创造的理解也会更进一步。

分享 举报

发表评论 评论 (0 个评论)

涂鸦板